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学者视点

  • 中国体育改革社会化进程纵论

    卢元镇;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和总体要求。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新矛盾、新挑战,中国体育社会化、系统化改革刻不容缓。厘清中国体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体制机制束缚,以期在深化改革中持续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2024年01期 v.41;No.19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特稿

  • 爬行真的可有可无吗?——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国际论证与经验启示

    汪晓赞;陆悦美;孔令松;徐勤萍;李兴盈;

    动作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并发展出的各种动作技能。爬行在婴幼儿动作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认知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动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发育有着积极意义。然而,我国学术界对于动作发展,尤其是爬行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且公众对于爬行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以爬行这一婴幼儿时期关键的动作发展里程碑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梳理了国际上关于婴儿爬行的相关研究,包括其发展变化、多元作用、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实现我国“幼有优育”的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研究启示主要有:开展大样本的婴儿爬行队列研究;采用婴儿爬行经历作为临床筛查的参考指标;改善婴儿家庭养育的爬行支持环境;完善特殊婴儿的爬行活动干预。

    2024年01期 v.41;No.199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青少年体育

  • 重叠效应理论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

    杨燕国;汪晓赞;孔琳;

    重叠效应理论是教育领域中指导家校社合作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基于“理论解读-问题剖析-逻辑阐释-模式构建-推进路径”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剖析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现实困境,阐释了重叠效应理论指导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逻辑理路。基于此,从目标靶向、内容结构、实践方式和评估反馈4个方面构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模式。研究提出相应的推进路径:突破信息茧房束缚,形成多元联动强大合力;完善责任权益机制,厘清多元联动权责边界;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多元联动协同效应;实施综合评估反馈,保持多元联动的发展定力。

    2024年01期 v.41;No.199 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体医融合视域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经验、问题及路径研究

    夏漫辉;舒为平;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以体医融合为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界定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主要维度,分析了深圳“脊柱健康服务站”模式、上海“体教医”相结合模式、常州“健康促进新模式”的主要经验。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体医融合政策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关联性不强;政策主体模糊,主体参与的协同性不足;体育健康促进内容松散,标准性缺失;体育健康促进的运动处方库建设滞后。结合体医融合模式,提出优化路径:强化法律效力,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政策的契合性;明确实施主体,形成多主体协同参与模式;完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结构,建立规范的内容标准;强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库”,全方位提升共享能力。

    2024年01期 v.41;No.199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国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研究现状与展望

    尹雪娟;刘海元;黄先锋;

    为考察国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最新进展,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可视化技术等方法对2000—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在亚洲国家中产出领先;历年研究呈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单一到多重、从横断到纵横结合、从解决到预防、从验证到应用、从开拓到回顾的发展趋势,最新研究体现出重视结构化问卷、研究设计联系实际情境和纳入各种心理学变量的特点;已有研究存在针对特殊群体、干预的作用路径、系统化干预项目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局限。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对热度仍持续的主题继续优化研究设计;对基本达到饱和的主题结合实际推进本土研究;利用多重变量关系路径、多元干预模型、跨情境研究、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等开展实证研究;编制、修订中国版的相关问卷。

    2024年01期 v.41;No.199 3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刘欣然;林雯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2024年01期 v.41;No.199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体育锻炼参与的主观福利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钟华梅;许文鑫;

    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仅需要关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效应,更需要关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福利效应。从降低消极情绪体验维度选取抑郁指数和提高积极感受与评价维度选取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作为居民主观福利衡量指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参与体育锻炼对参与者主观福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主观福利效应,显著降低了参与者的抑郁指数和提高了参与者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在影响机制方面,积累健康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参与体育锻炼改善参与者主观福利的重要作用机制,即参与体育锻炼是通过提高自评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扩展社会网络、增进社会信任和提高社会声望,进而改善参与者的主观福利状况;在异质性影响方面,参与体育锻炼降低女性、城市居民、老年群体及相对收入较高参与者抑制指数的作用更明显,提高老年参与者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更明显,提高女性参与者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更明显。

    2024年01期 v.41;No.199 6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民族传统体育

  • 中国传统武术代际传承裂隙的生成逻辑及弥合路向

    陈连朋;张丹;

    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传承裂隙。从传承人“代际滞差”视角切入,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口述史和主题分析等方法,历时性与共时性兼顾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习武、练武、传武的经历。研究发现,习武者在拜师初期形成的个体、群体与价值认同是传统武术代际传续的基础,而当社会转型导致传承人出现脱域问题后,不同代际传承人的传承观念和传承行为随之弱化,在坚守传统与现代转型、个体追求与门户轨则、主观想法与客观现实层面出现代际间与代际内的双重裂隙。传统武术在“社会结构—文化主体—行动者”的嵌套型滞差影响下,可以从“以考促传”“保持文化反哺”“激发知行效能”等角度弥合代际传承裂隙。

    2024年01期 v.41;No.199 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地域武术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逻辑机理与推进路径

    漆才杰;龙行年;彭鹏;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是繁荣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时代要求。以武当文旅融合发展为个案,阐述地域武术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实践创新与推进路径。地域武术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逻辑机理遵循“融合起点-融合过程-融合形式-融合效应”的脉络。其实践创新呈现为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融合主体逐渐多元、融合基础不断夯实、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线下线上营销同频共振、文旅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合推进路径:理念融合,强化深度融合的内在动力;职能融合,建立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资源融合,提升深度融合的文化内涵;产业融合,丰富深度融合的业态品种;推动市场融合,放大深度融合的综合效益。

    2024年01期 v.41;No.199 8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8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运动人体科学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预干预下调小鼠骨骼肌TNF-R1水平并抵抗阿霉素诱导的骨骼肌萎缩

    陈梦洁;段锐;

    目的 探讨进行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否通过下调骨骼肌中TNF-α及其受体TNF-R1水平抵抗阿霉素诱导的骨骼肌萎缩,为运动抵抗阿霉素副作用提供方法建议。方法 选用36只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SED)和运动组(EXE),运动组进行8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照组正常饲养;最后一次训练后进行最大跑速测试,结束后从SED和EXE组中随机抽取6只小鼠取材;剩余小鼠,SED组平均分为生理盐水组(SED-SAL)和阿霉素给药组(SED-DOX),EXE组平均分为运动后生理盐水组(EXE-SAL)和运动后阿霉素给药组(EXE-DOX)。SED-DOX组、EXE-DOX组小鼠腹腔注射阿霉素;SED-SAL组、EXE-SAL组小鼠注射对应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4组小鼠同时取材,取双侧股四头肌,H&E染色统计肌纤维横截面积,ELISA检测血浆TNF-α水平,WB检测股四头肌TNF-α、TNF-R1、PGC-1α、MuRF-1、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相比,注射阿霉素的小鼠最大跑速显著下降,体重、股四头肌质量显著下降,Ⅰ型、ⅡA型肌纤维数量显著减少,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减小,阿霉素给药导致小鼠骨骼肌萎缩;而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预干预,能显著减缓阿霉素引起的一系列骨骼肌不良反应,改善阿霉素导致的骨骼肌萎缩。(2)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相比,注射阿霉素的小鼠血浆TNF-α水平、股四头肌TNF-α及TNF-R1水平显著升高,且股四头肌中MuRF-1、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显著抑制股四头肌TNF-α、TNF-R1、MuRF-1、Caspase-8水平。(3)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提高小鼠最大跑速,激活PGC-1α,抑制股四头肌TNF-α及TNF-R1表达水平。结论 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抑制股四头肌TNF-α、TNF-R1表达水平,抑制阿霉素给药后TNF-α/TNF-R1通路下游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凋亡反应,这可能是运动抵抗阿霉素诱导小鼠股四头肌萎缩的原因之一。

    2024年01期 v.41;No.199 9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脑力疲劳对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杨威;廖开放;高崇;卞超;赵少聪;黎涌明;

    脑力疲劳对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是近10余年竞技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系统梳理和综述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运动员科学的训练、比赛以及后续研究的开展等提供建议。文献梳理结果显示:(1)竞技体育领域主要采用30~60 min以STROOP任务为代表的心理认知类方案诱导脑力疲劳,并以主观法结合客观法对脑力疲劳进行测量;(2)脑力疲劳会负面影响运动员有氧、协调、重复灵敏、技术、战术和决策等竞技表现,但对无氧、最大力量、肌肉爆发力、冲刺、重复冲刺、灵敏等竞技表现影响较小;(3)前额叶皮层α、θ波功率增强及血氧浓度下降,前扣带皮层腺苷浓度增加及多巴胺浓度下降,精神加强系统激活不够,精神抑制系统活动增强等是运动员脑力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RPE升高、执行功能破坏等是脑力疲劳负面影响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可能机制;(4)脑力疲劳诱导方案和诱导效果判定标准等的优化,脑力疲劳影响运动员竞技表现在受试者群体、竞技表现和测试场景等方面的研究拓展以及相关机制的进一步确认和完善等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我国可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上述方向开展研究,认识脑力疲劳对运动员竞技表现影响的客观事实,并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削弱或消除脑力疲劳对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

    2024年01期 v.41;No.199 11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人际传播视角的体育教学“体美融合”研究

    王勇;田思博;墨楠;凌骏明;周吴君京;唐羽忻;

    基于拟剧理论,从人际传播的个体中心、话语中心和关系中心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将体育美育视为学生人格与人性修养的重要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探索人际传播视角下“体美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体育美育相融的教学流程与方法,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最后给予效果检验,以期更好地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提高学生对于人和社会的审美趣味,以实现人格与人性修养的最终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剧场”的角色扮演状态,使学生在模拟的角色互动与体验中感受美的教化,习惯性地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以达到人际传播视角下“体美融合”的教学目的。

    2024年01期 v.41;No.199 130-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