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玉坤;樊晓燕;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之一,体育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内在一致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次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精神需要、生产与交往的理论主脉,提供了体育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原典要义。基于“互文式”考证与现实关照,认为体育将人的“自然性”加工为“精神性”,超越了主客二分的“异化”“物化”逻辑;体育表征完善生命的自主活动,人因此建构起“能力—个性—自由”的精神生产进路;体育打破了交换关系对精神交往的全面占领,将抽象、孤立、分散的个体引入意义共通的情感空间,推动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充分展开。促进精神需要、生产、交往三重维度协同共进,体育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彰显出无可替代的人学价值与实践使命。
2024年02期 v.41;No.200 17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2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王思贝;陈丛刊;郑家鲲;
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考察共同富裕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逻辑关系,指出共同富裕目标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要求以及面临的政策衔接不顺畅、资源结构不合理、供需关系不匹配、实践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凝聚共识共信,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共建共享,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厚植为民情怀;推动共创共融,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增添创新活力;聚焦共事共赢,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多元路径。
2024年02期 v.41;No.200 184-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10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 ] - 王智慧;
在从ChatGPT到Sora等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性成果的推广应用下,运动参与空间、运动参与主体发生变化,对运动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本体、认识和方法3个层面,探讨了运动社会学在智能时代的研究转向。首先,伴随智能时代社会空间重置、人类与机器等多主体的能动性进一步释放,运动社会学研究中以身体为载体的运动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转变。其次,运动社会学在智能时代的研究实践中,基于人与非人主体的现实/虚拟共在与互动的增加,而获得更广的研究指涉,应与时俱进地更新对其研究议题、研究伦理、解释机制的认识。第三,需客观把握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混合研究在具体相关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提升运动社会学研究的人文性与科学性。
2024年02期 v.41;No.200 194-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方程;安珠鑫;
家庭消费会随着体育锻炼参与频率增加而增多,家庭消费碳排放量相应增加。探索体育锻炼参与对家庭消费碳排放影响的机制及微观证据,为实现家庭“碳达峰”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个人情况和家庭消费数据库为样本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法(IOM)计算家庭消费碳排放量,还使用STIRPAT模型、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体育锻炼参与对家庭消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消费碳排放增加主要由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带来的产品消费频率增加,运动产品消费多样化、专业化与高端化,消费追随行为、能源消费增加等原因造成;对于参与频率每周3次以上的家庭,公共财政支出、公共交通水平显著弱化了体育锻炼参与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家庭生存型消费碳排放的弱化作用尤为显著。
2024年02期 v.41;No.200 205-21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7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李鑫;李赞;陈笑然;孙芳;
打造国际一流训练基地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探究中国体育训练基地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体育训练基地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纾解方略。研究认为,中国体育训练基地发展的类型已初步形成,助力运动员备战重大赛事成效显著,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作用增强,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效益初步显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训练队伍固定性较差、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基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基地经费来源较单一、后勤保障方面较薄弱等。基于此,提出中国体育训练基地发展的纾解方略:打造体育训练基地特色品牌,以优势资源吸引更多运动队长期驻训;推动训练基地科研力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提升运动员成绩;坚持共建共享,以训练基地为平台主动开发各类服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精细化服务供给提升后勤保障质量。
2024年02期 v.41;No.200 217-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 ] - 赵晶;李紫薇;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时代机遇、战略任务与推进方略。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基本特征为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与之相对应的参与基础、经济支撑、发展方向、原则遵循、交流空间等时代机遇。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为推动群众冰雪运动深入开展、健全竞技冰雪运动发展平台、激发冰雪产业市场竞争活力等。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3个方面,提出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提升竞技冰雪运动实力、加快冰雪产业转型升级等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推进方略。
2024年02期 v.41;No.200 22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2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 ] - 潘丽霞;刘少敏;庄识氐;陈烁宇;
当前媒体消费是体育产业和体育组织健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与重要基础,对女子职业体育赛事的媒体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了解认同因素对国际女子职业体育赛事媒体消费的影响机理非常必要。研究收集了中国大学生2023年第9届女足世界杯媒体消费数据,并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球队认同和男性气质能够通过观赛动机积极预测该届女足世界杯媒体消费,而女性气质则不具有相关性。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消费者的认同会对国际女子职业体育赛事媒体消费产生不同影响,因而在国际女子职业体育赛事的推广发展中,应为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认同水平的消费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以促进女子职业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4年02期 v.41;No.200 23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8K] [下载次数:1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