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体育现代化发展

  • 全球体育治理的形势、挑战与中国方案

    马德浩;季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体育治理主体之间的政治博弈逐步加剧,体育治理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全球体育治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体育治理挑战的建议。研究认为,全球体育治理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治理理念呈现西方中心主义化、治理规制建设不完善、治理主体政治冲突加剧以及治理机制日渐失灵,难以有效应对体育治理诸多难题。为更加有效地进行全球体育治理,提出相应对策:一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全球体育治理理念;二是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完善全球体育治理制度;三是秉持多边主义的战略定力,协同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四是促进国际体育关系民主化,优化全球体育治理机制。

    2023年02期 v.40;No.194 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专题研究

  • ChatGPT对体育未来发展的影响及应对

    杨国庆;胡海旭;方泰;林郁箐;岳红燕;

    评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在体育训练、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其进行了技术哲学审视。为了主动接纳ChatGPT,推动其在体育领域的安全高效应用,研究提出以下策略:为ChatGPT在体育领域建立明确的使用界限,以避免被肆意滥用,同时也防止人们因不了解其功能而忽视ChatGPT对体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应与体育专家开展人机融合,使得ChatGPT成为一种科技赋能工具,而不是取代体育专家的业务能力,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持续评估和调整ChatGPT在运动训练、体育健身、体育产业等领域中的有效性,并加强监管,保障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强化人工智能与体育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

    2023年02期 v.40;No.194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19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消费升级的内在机理、问题审视与推进策略

    曾玉兰;许文鑫;沈克印;

    数字经济作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也为体育消费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新契机和新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消费环境、消费工具、消费场景、消费群体4个层面系统剖析数字经济驱动体育消费的内在机理。揭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数字消费市场监管较弱、“数字+体育”消费融合力度不够、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由此,提出相应策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体育消费生态体系;加强政策引领,推动数字体育平台有效监管;强化技术应用,加快培育数字体育消费新业态;统筹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体育消费协调发展。

    2023年02期 v.40;No.194 147-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新发展格局下体育消费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基于江苏省重点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孙侃然;柳舒扬;曾鑫峰;

    基于2017—2021年江苏体育消费调查的城市面板数据,对体育消费是如何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机理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江苏省城市体育消费水平有效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并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苏南地区体育消费推动经济的增长较为显著,苏中、苏北地区增长效应偏弱,应充分发挥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作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2)回归结果的总体稳定体现出体育消费具有较强的消费韧性,实物型体育消费基础面较好,服务型体育消费有较大增长空间;(3)社会资本在体育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具备“体育消费—社会资本—经济发展”这一经济传导机制;(4)体育公共支出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体育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在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发挥体育社会功能、打造体育新空间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期使体育消费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城市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02期 v.40;No.194 15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我国体育政策政府间传递与再生产机制研究——针对国家和省级政府体育政策的文本考察

    陈刚;林志义;林向阳;

    通过机器学习准确测量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更新和细化程度,构建地方政府体育政策再生产系数。以31个省级地方政府体育政策制定为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历时性地探讨地方政府体育政策再生产的复杂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体育政策再生产程度总体水平较低,在时间以及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其差异程度不显著。同时,体育政策再生产具有“殊途同归”和“多重并发”的特点,并且采纳速度与再生产有着非对称特征的组态关系。进而归纳出4种基于“采纳速度-政府执行动力”的高再生产程度组态条件构型。从理论上为体育政策研究引入了计算机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同时强调了再生产条件组态的复杂关系,在实践层面为地方政府提升政策再生产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3年02期 v.40;No.194 16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逻辑理路与推进路径

    郭俊华;冯雪;

    体育产业因其具备产业关联性强、空间依存度高等特性,可在产业融合进程中充分发挥其经济作用,有助于推动实现由“输血”式发展向“造血”式增长的自发性转变,在未来将成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研究将视角聚焦体育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借鉴相关理论分析厘清了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分析赋能过程中显露的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合推进路径:聚焦乡村体育产业融合顶层设计,深化乡村产业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调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构筑培育乡村体育人才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乡村体育,增强乡村体育经济发展韧性。

    2023年02期 v.40;No.194 17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1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数据治理体系及联动策略

    傅钢强;晏慧;冯祎中;周红伟;

    智慧体育场馆数据治理是激发体育领域应用技术开发、服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构建体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关键环节。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智慧体育场馆数据治理的内涵、逻辑、框架和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智慧体育场馆数据治理的本质在于打通数据壁垒、保障数据安全和释放数据价值,具有自身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研究构建了包括顶层设计、治理环境、治理内容、治理流程和治理目标等5个模块在内的实践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数据治理规章制度、成立数据治理专项小组、开发数据治理统一平台、构建数据治理多元主体和实现数据治理动态评估等具体治理策略。

    2023年02期 v.40;No.194 18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张琳;刘耀荣;柴王军;吴昊;王新建;

    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使用CiteSpace、Power BI等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高质量学术成果进行定量分析和归纳对比,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外电子竞技研究的学术图景,挖掘研究热点和前沿。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内外电竞研究数量呈激增态势,科研热度国际高于国内;中外科研现状均存在空间区域不平衡特征;国内在期刊学科涉及面、学术影响力、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与国际还存在差距;有关概念与分类、体育属性、产业发展等宏观问题属共同的讨论热点;而电竞参与者画像、行为及心理探究、电竞运动与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和健康科学相关议题为国际前沿,有待国内学者关注和借鉴。研究旨在拓展国内学者的视野,在实践上促进电子竞技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3年02期 v.40;No.194 19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4K]
    [下载次数:10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效用要素:户外环境与体育锻炼

    阎晋虎;蔡宜静;张业安;

    基于以体育为重要手段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时代需求,对青少年近视防控中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的概念解析、效用表现及潜在机制进行梳理,明确了户外环境与体育锻炼的效用要素及效用归因。结果显示:融合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的户外体育锻炼,将“户外”与“锻炼”2种效用因素同置于“体育”的微观与宏观场景之中,使环境调控与身体训练在促进青少年近视改善的同时,将环境的嵌入与身体的在场延伸为人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由此确证了户外体育锻炼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综合效用。未来研究应在内化户外体育锻炼微观与宏观内涵的基础上,依据具身认知的效用机制对青少年健康认知及体育理念进行引导,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2023年02期 v.40;No.194 210-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民族传统体育

  • 人类搏击的“生活化转向”及其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

    岳涛;戴国斌;刘洪;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人类搏击行为展开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考察。研究发现,搏击作为表征人类暴力的身体文化实践形式,在其走向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以暴力规训而实现“生活化转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枢机。具体表现为:对身体暴力“弱化”的规训,使搏击体育化为一种运动,而参与人们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构;对身体暴力“泛化”的规训,使得搏击审美化为艺术形式,而参与人们艺术与审美生活方式的建构;对身体暴力“虚化”规训,使得搏击升华、抽象化为一种奋斗拼搏的生活哲学,而参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建构。人类搏击的“生活化转向”,对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新时代中国武术现代化发展、中国武术话语体系建构以及国际化传播,带来新的思路。

    2023年02期 v.40;No.194 22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结构、测量及作用

    宋迪;陈善平;谢丽君;张祺;刘丽萍;杨春华;

    目的 目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处于定性讨论阶段,研究旨在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确定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结构,编制内容供给学生评价量表,为促进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和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 采用专家访谈法,经过4轮深入讨论后归纳了14位专家提供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例,设计测量题目,测量题目通过了14位专家的内容效度评估;采用试调查208名本科生数据进行初步的信效度检验;采用正式调查3 011名非体育专业本科生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合第三方德育成绩和体质测试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 (1)设计了包含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5个理论维度、28个题目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学生评价量表,分为简表和详表。(2)内容效度。专家间一致性水平IR=0.93,量表I-CVI为0.79~1.00,S-CVI为0.87~1.00。(3)项目分析。测量题目的峰度和偏度绝对值均小于2,CR值在46.852~65.820(P<0.001)。(4)验证性因子分析的NFI、IFI、CFI、TLI指数达到了0.90的标准;各个潜变量的因子负荷量为0.782~0.931;平均方差提取值为0.721~0.846,组合信度为0.928~0.956。(5)重测信度为0.458~0.718(P<0.001);折半信度为0.889~0.949;Cronbach α为0.909~0.979;与体育锻炼行为的效标效度为0.039~0.063(P<0.05),与综合素质测评中德育成绩的效标效度为0.108~0.178(P<0.05),与体质健康测试中身体素质的效标效度为0.037~0.050(P<0.05)。结论 研究梳理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框架,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落实政策文件要求构建了桥梁;基于理论框架设计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学生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可靠地测量和评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5个方面思政内容供给情况,为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效标效度检验验证了体育课程思政对学生德育培养、锻炼行为养成和体质健康促进均具有独特的贡献。

    2023年02期 v.40;No.194 229-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1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中国3~10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现状的横断面研究

    徐勤萍;汪晓赞;Dale A.Ulrich;李兴盈;陆悦美;

    目的 探析我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等级、熟练程度与动作成分表现的现状,为儿童动作发展评估监测与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国东、中、西部14省市的11 480名3~10岁儿童进行基本运动技能测评,对其发展等级、掌握程度以及动作成分表现等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比较。结果 (1)中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水平出现发展迟缓现象;(2)中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熟练度普遍低于60%;(3)中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动作成分失败率偏高;(4)中国儿童移动技能与操控技能发展失衡。结论 (1)中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熟练度水平明显偏低,并出现发展迟缓现象,这可能与身体活动水平不足潜在减少基本运动技能的习得机会有关;(2)中国儿童由于上下肢配合、肢体双侧协调以及肌肉骨骼发育薄弱,从而导致基本运动技能关键动作成分发育受阻,难以突破动作发展“熟练度障碍”的束缚;(3)中国儿童操控技能发展迟缓明显,导致移动技能与操控技能发展失衡,并成为影响个体青少年时期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

    2023年02期 v.40;No.194 24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