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Review of Researches on China′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for the Past Decade
汤立许;蔡仲林;
摘要(Abstract):
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和系统分析法,以2000—2009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论著为研究样本,把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主题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为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概念、起源、特征、功能价值、分类等5个主题进行了总结,实践部分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发展对策与措施、发展趋势、区域研究、个案研究、运动会研究等6个主题进行阐述,理清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其特点,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KeyWords): 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综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TY036)
作者(Authors): 汤立许;蔡仲林;
DOI: 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11.01.02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熊晓正.机遇与挑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8,14(4):21-28.
- [2]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 [3]崔乐泉.民族传统体育新文化的构建—兼论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5(3):42.
- [4]熊志冲.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J].体育文史,1989(5):2-7.
- [5]武冬.从学科的角度全面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学——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本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4):523-524.
- [6]手兆束刀.民族传统与传统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2):92-93.
- [7]曲宗湖.学校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0.
- [8]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9]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 [10]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19.
- [11]韦晓康.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 [12]李鸿江.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 [13]王俊奇.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 [14]古柏.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08(6):25.
- [15]塞军,代刚.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比较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7(3):85-86.
- [16]杨建设,李建国.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45
- [17]赵苏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及发展[J].体育学刊,2007,15(4):78-81.
- [18]李荣芝,虞重干.体育全球化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85.
- [19]李志清.乡土中国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以桂北侗乡抢花炮为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 [20]王俊奇,溪荣海,董慧娟.种族繁衍文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广西邕宁抢花炮民俗调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56.
- [21]郑国华,丁世勇.当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失范与矫治——以富禄村、平安村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2):35-38.
- [22]熊茂湘.转型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1):15-18.
- [23]龙佩林.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