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承接主体的现实状况、选择逻辑与优化策略Actual Situation, Choice Logic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s Contractors
冯维胜;曹可强;
摘要(Abstract):
在访谈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起步较早且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进行个案分析,深入研究体育公共服务承接主体的组织特征和承接市场的结构特点。研究发现:体制内的承接组织数量高于体制外的承接组织;社会组织多于企业组织;体育单项协会、场馆公司和社团能够连续获得项目;大规模的服务项目主要由体育系统内部组织承接等。挖掘这些组织特征所隐含的对承接方的选择逻辑,即政府的行政逻辑、市场的竞争逻辑、社会的治理逻辑以及组织的性质逻辑等。根据承接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承接主体选择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KeyWords): 体育公共服务;承接主体;特征;优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TY022);;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C2022362)
作者(Authors): 冯维胜;曹可强;
DOI: 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22.03.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张奔放.发达国家(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三个特点[J].中国共青团,2015(4):60-61.
- [2] 崔卓兰,周隆基.社会管理创新与行政给付新发展[J].当代法学,2013,27(1):53-60.
- [3] SHAN A.公共服务提供[M].孟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62-182.
- [4] 张大超,杨娟.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和发展对策[J].体育科学,2017,37(9):3-15.
- [5] 曹可强,俞琳.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J].体育学刊,2010,17(10):22-25.
- [6] 郭玲玲.社区治理视阈下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10-14.
- [7] 冯维胜,曹可强.公共体育服务政策的经济福利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2):179-184.
- [8] 课题组.公共体育建设要向江苏看齐[J].领导决策信息,2016(16):8-9.
- [9] 程玥,马庆钰.关于非政府组织分类方法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8(3):90-98.
- [10] 张丽娜.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跨部门合作:以苏州正荣书院项目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9,33(1):12-16.
- [11] 李安娜.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理论问题与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3(8):9-12.
- [12] 姚文娅莉.论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三元主体制度[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5):19-26.
- [13] 冯维胜.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第三方评估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8:89.
- [14] 陈静霜.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模式选择与供给主体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6):32-34.
- [15] 戴健,张盛,唐炎,等.治理语境下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创新的价值导向与路径选择[J].体育科学,2015,35(11):3-12.
- [16] 詹国彬.需求方缺陷、供给方缺陷与精明买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破解之道[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5):142-150.
- [17] 王冰洁,陈琛琛.无锡市体育总会加强规范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激发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活力[J].中国社会组织,2019(2):40-41.
- [18] 泰州出台体育社会组织资金扶持政策[EB/OL].[2021-05-10].http://jsnews.jschina.com.cn/tz/a/202005/t20200525_2558440.shtml.
- [19] 王浦劬.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改革机理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4):88-94.
- [20] 周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行政管理,2010(6):13-18.
- [21] 肖嵘.我国省区市体育社团经费来源现状及其发展思路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42-46.
- [22] 康晓光.2011年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9.
- [23] 敬乂嘉.社会服务中的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研究:一个基于地方改革实践的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1,4(5):5-25.
- [24] 句华.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主体相关问题辨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4):107-117.
- [25] 韦诸霞,周均旭.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三重机制与变革路径[J].求实,2017(12):74-83.
- [26] 郭凤林,严洁.民众公共服务主体选择偏好:政府还是市场?[J].兰州学刊,2018(5):118-130.
- [27] 王旭光,杨莉,王迪佳,等.我国地方体育社团的现状、面临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302-305.
- [28] 杨中皖.德国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原则、经验及借鉴[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6):641-647.
- [29] 朱毅然.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经验及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4):290-295.
- [30] 乐园.公共服务购买: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契约合作模式[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2(1):143-160.
- [31] 焦述英.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探讨[J].行政与法,2010(5):68-71.
- [32] 赵慧娣.共建共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3-08(7).
- [33] 汪流,李捷.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0(8):1-5.
- [34] 高海虹,王彩云.政府购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路径思考[J].理论月刊,2012(10):137-139.
- [35] 张金桥.我国自发性体育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及其发展中的政府职责[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3):213-218.
- [36] 邰鹏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管困境破解[J].甘肃理论学刊,2013(2):74-78.
- [37] 沈克印.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地方实践与推进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12-19.
- [38] 冯华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144-153.